|
时间:19-03-20 来源: 作者:张高阳 编辑:金刀
近日,“夸夸群”火爆网络,网友们围绕“夸夸群”进行了广泛讨论。随着“夸夸群”的广为人知,网友们又扒出了曾流行一时的“喷喷群”。为此,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辩论队围绕“究竟是应该在喷喷群里‘找骂’,认清自己?还是该在夸夸群里,得到赞许恢复信心?”这一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。
在辩论赛上,清华大学辩论队认为大家需要有空间宣泄自己的负能量。北京大学辩论队则予以反击,认为应该在夸夸群里通过安慰的方式消解不开心的情绪。在唇枪舌剑、你来我往的激烈较量中,辩手们灵活的思路、幽默的语言和流利的口才引发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笑声,也帮助学子们对“夸夸群”和“喷喷群”的存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。
笔者认为,不论是“夸夸群”还是“喷喷群”,只要不跑偏,都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。“夸夸群”和“喷喷群”的受捧是因为大学生有宣泄情绪、释放压力的精神需要,“夸夸”和“喷喷”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以不同的方式消解大学生身上的负能量,起到一定的心理调适作用。同时,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。
高校“夸夸群”“喷喷群”大多为学生自发创建,没有商业因素的驱使,其无成本的特点更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。所以,一些高校出现了在数天内加群人数上千的火爆场景。大学生在体验这种无成本情感宣泄的同时,也应当注意因群组功能跑偏,出现“过度夸夸”和“过度喷喷”而产生的消极影响。“过度夸夸”容易导致人对自我的认知偏差,而“过度喷喷”则容易导致人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。
另外,大学生也要警惕一些犯罪分子趁机浑水摸鱼进入群组,导致群组存在未知的安全隐患。比如:一些诈骗、传销、邪教等犯罪分子以虚假学生身份进入群组,通过各种隐秘手段引诱大学生上当受骗。这些犯罪行为会对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。
实际上,“夸夸群”和“喷喷群”都具有“速朽”的特点,短时期内红极一时,但热度一过则烟消云散。我们大可积极地看待高校“夸夸群”和“喷喷群”,并加以正面引导、主动规范,让大学生在轻松、愉快的网络生活中学会自我解压。同时,也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下网络,走出宿舍,走向操场,通过聚会休闲、体育运动等更好的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。(本网评论员 张高阳)
责任编辑:金刀
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
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
2024年11月06日 15点00分
评 论
更多评论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