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时间:19-03-05 来源: 作者:余民强 编辑:金刀
近日,在教育部发布会上,“让老师减负”再次被提及。“推进教师权益保障,出台制度性文件,明确地方责任,实行目录清单,规范各类检查、考核、评比、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,清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无关活动,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,创设清静的教书育人环境。”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。(来源:澎湃新闻)
一谈起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,中小学教师就有说不完的苦衷。其实中小学教师的过重负担不在于教育教学、教书育人的负担,而在于以下两类:一类是检查、考核、评比等与教学无关的活动,这类检查、考核、评比,也就是大家戏称的“表哥”“表叔”之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;另一类则是教师的心理负担。
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负担。中小学经常上演这样一幕: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、老师也正在全身心投入地上课,突然,校园广播响起“紧急通知,环境卫生暗访检查进入XX乡镇,请全体师生暂停上课,再次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。”这时,老师们不得不停下正在上的课而组织学生大扫除;期末检查,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,不管是否上课,就随便从教室抽取学生去写调查问卷;突击任务如“XX知识竞赛”,要求全体学生登录网站答题,那几天学生只得停课去完成;教师的网上负担也非常重,一个教师需要登录许多网站,每次登录都要设置密码,令教师无所适从……这些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使许多基层中小学校不堪重负,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。
由于家校矛盾突出,教育教学的社会环境在恶化,教师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。教师的心理负担主要表现在:教学质量始终是压在教师心头的大山,因为教师的工作业绩就是教学质量,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,无论你平时怎样付出,如果教学质量提不起来,所有的付出都是枉然;当教育教学要求与学生“不听话”结合起来时,教师的心理压力更大,学生听课不认真、不完成作业,或者是卫生打扫得不干净,或者是说了脏话,或者是做操不整齐,或者是同学之间打架斗殴,教师就像“风箱里的老鼠”两头受气,管与不管,进退两难,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醒、教育,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再提醒、再教育,再晓之以理、再动之以情,还生怕学生不能够承受,出现“意外”。
然而,育人贵在静心,宁静方能致远。教育部聚焦“清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无关活动,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,创设清静的教书育人环境”,无疑是一场“及时雨”。
清理教师教育教学无关活动相对容易,只要“出台制度性文件,明确地方责任,实行目录清单,规范各类检查、考核、评比、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”就能有效减轻教师的负担,但要减轻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负担就困难得多。
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,不管是清理教师教育教学的无关活动,还是减轻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负担,都必须在中小学真正实现依法治校、依法治教,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教育教学的主业上来,不再为各类教育教学的无关活动所累;净化育人环境、缓解家校矛盾,赋予教师管理警戒学生的权力,舒缓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。只有当中小学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,放在课堂教学上,潜心研究教育规律,不被各种虚名所累,可以理直气壮抓教育教学质量,那么,减轻中小学教师的负担就可以期待。(本网评论员 余民强)
责任编辑:金刀
2024年11月15日 10点00分
2024年11月07日 10点00分
2024年11月06日 15点00分
评 论
更多评论>>